今天是:
您可以选择访问: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龙陵县 昌宁县
站内搜索:
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课题研究>>正文
揭示腾冲历史的丰富与厚重
2012-07-27 13:34  

 

  揭示腾冲历史的丰富与厚重  

——读《腾冲名碑集释》等三部著作  

   

 

近些年来,看过不少由旅游部门所编的书籍,大多属于印刷精美,内容简单,可随手翻翻,但不值得收藏的画册之类的东西,久之便习以为常态。然而,腾冲县旅游局编辑的《腾冲名联赏析》(20069月出版)、《历代名人与腾冲》(200712月出版)、《腾冲名碑集释》(20124月出版)三部书籍的出版却给人眼前一亮,为之惊叹的感觉。这三部书籍因书名都冠有字,又称之为腾冲三名读本。这三部书籍均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。共70万字,并配以数百张图片。这是迄今涉及腾冲楹联、名人、碑刻领域选题严谨,内容丰富,意境厚重,颇具代表性的三部著作。  

楹联、名人、碑刻,这三个方面都是作学问的人士研究的难点,少有人问津,是因为有其特殊之处。  

楹联,又名对子、对联,是诗词形成的一种演变,也是我国独特的艺术样式。它相传始于五代时期,自宋代以来不断推广。它字数不多,但一副精彩的对联,可以与鸿篇巨著相媲美,它讲求对偶、平仄,并能在这一定的格律上表现出高超的意境。楹联具有故事风趣生动,联语精巧别致,且熔思想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于一炉,并且具有文字简洁、内容丰富、通俗易懂的特点,好的楹联具有欣赏和保存价值。历史以来,散落在腾冲境内的楹联遍及城乡,其量难以计数,要从如此浩瀚的楹联中甄别出具有代表性的上乘之作,这需要编纂者的思想和眼光。《腾冲名联赏析》一书,共收录解析楹联近百副,可谓洋洋大观。其中有明朝万历十年(公元1582年)以参将衔到腾冲的武桥邓子龙所题咏的月斜诗梦瘦,风散墨花香百战归来,赢得鬓边百发,千金散尽,只遗湖上青山的名联。有明朝进京会试进士及第,历任太常寺博士、吏部验封司郎中、太仆寺卿,后辞官回腾,隐居腾冲宝峰寺著书立说的胡璇所作的:行来地少天多处;坐到山高月小时的名联。有清朝光绪五年(公元1879年)任腾越厅同知的浙江会稽监生陈宗海所作的:此地极边陲,何期士气民风,不亚中原人物;历朝多俊彦,且看桃娇李艳,皆造大造生机的名联。有和顺图书馆前身阅书报社成立时晚清廪生、乡人杨策贤所作的书自云边通契阔,报来海外起群黎。和乡人晚清秀才刘瑞元所作的千秋事业书中始;万国风云座上观。还有清光绪癸巳科举人、腾冲著名教育家王开国自题的生圹联:明月自来还自去;青山埋骨不埋名。以及抗战期间,时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,海、陆、空三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国殇墓园所题的气壮山河,成仁取义,光昭日月,生荣死哀的名联。所甄选的内容从古到今,涉及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侨界、教育、风土民情、人生、哲理等等方面,内涵丰富,积淀深厚。而书中解析者的见解,同时为该书添增了亮色,缺之不可。须知中国人能创联作对的大都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,不少楹联看似不经意中却蕴藏着典故及故事,因此想要正确地解释或者叫赏析一副楹联,对赏析者无疑也是一种考验。《腾冲名联赏析》及其它两部著作的赏析者,都是腾冲县内的学者和有实力的文化界人士,他们为赏析之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。可以说,每篇赏文都凝聚着撰稿者的心血和汗水,经过他们的含英咀华,刮垢磨砺,深入浅出的注解,才使先贤的智慧、人品和才华得以重放光彩。  

俗话说: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在边陲腾冲,历史以来竟产生出如此众多的志士名人,孕育出如此众多的雄商大贾和政界、军界、文化界知名人士,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。人因地而发展,地因人而闻名。名人是时代的精英。一个地方与名人有缘,无疑是一种荣耀和幸运。《历代名人与腾冲》就充分展现了从古到今诸多名人与腾冲的关系。考虑到腾冲历史上名人众多,一本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,包罗万象。因此,该书对入书的名人作了认真选择,制订了选择标准,那就是首先在历史上对腾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。其二是本人有大量诗文、书法、匾联、著述赞美腾冲,并流传至今。其三是腾冲籍人士,虽然本人在县内活动不多,但在省内外影响很大。遵循这一选择标准,《历代名人与腾冲》一书,共选择了75位与腾冲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作介绍,其中有明朝兵部尚书王骥,正统三年(公元1438年),王骥请缨南征,历史上著名的三征麓川,就是在他的统帅下取得的胜利。在腾冲期间,王骥命将士将腾冲土城改筑成石城,这就是当时的极边第一城。王骥的名字在腾冲可以算是尽人皆知。他不仅统军有方,而且在腾冲还留下大量诗文,对腾冲可以说是有大功之人。民国元老李根源曾这样评价他:腾龙有今日,功在王束鹿(即王骥,河北束鹿人)。若非三征力,久已沦异族。这是对王骥保家卫国功勋的极高赞誉。其中还有清乾隆三十三年(公元1768年)任朝廷经略云南军务的大将军傅恒。他曾率兵征伐侵扰我国边境的缅王军队,最终使缅王俯首听命,息战罢兵。傅恒在腾冲期间,制订战略,呕心沥血,竭诚为国家出力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他命人铸造的一尊大炮,被乾隆皇帝敕封为大神威炮,现在还收藏在腾冲博物馆内,已成为今天我们研究中外战争史的实物见证。书中介绍的人物还有乾隆时期任腾越知州的屠述濂。按我们今天的话说,屠述濂是一位好官。这位湖北孝感人,由保山知县升任腾越知州到任后,便视察学官(即今天的学校)等地,接着便是倡修位于腾冲来凤山麓的来凤书院,为莘莘学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。特别值得赞赏的是,屠述濂在腾冲任职期间,完成了腾冲现存时间最早的首部地方志《腾越州志》的最后编纂出版工作。此外,在腾冲任职期间,屠述濂还做了一系列爱民惠士、深得人心的事情,之后便被朝廷升任为永昌府知府,擢迤南道,加按察使衔。然而,正当屠述濂位高权重,打算做一番事业之时,不幸染上瘴疠(恶性疾病),医治无效,永远离开了滇西这块他所热爱的土地,乾隆皇帝得知屠述濂病故的消息后,下旨给予褒扬,并且惋惜地说:此人可惜。除此外,《历代名人与腾冲》一书,按年代远近顺序,介绍了在腾冲筑城建坝、功德在人的明朝兵部侍郎侯璡,介绍了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(公元1817年)进士,历任山西省怀仁县、绛县知县,爱民如子,为官清廉,有江青天之誉的腾冲清水人江舻。介绍了李珍国与马嘉理事件。民族英雄左孝臣。大教育家赵端礼。近代缅王顾问尹蓉。富商杨连锦,华侨楷模寸海亭。翡翠大王张宝廷。腾冲最后一名进士寸开泰。和顺教育界泰斗李景山。民国元老李根源。辛亥腾越起义的启蒙者杨振鸿。腾越起义领袖张文光。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之为天南一支笔的李曰垓。被迤西巡按使剑川人赵藩评价为诚一代完人,亦一代诗人的民国国会议员、曾任腾冲县长的刘楚湘。曾获英国皇家勋章的梁正中。云南省早期共产党员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、省高级法院院长等职的杨青田。等等。这本书的特点在于,介绍人物又非人物传记,而是一部文史结合的普及性读物。对于所介绍的人物,不作全面记述,而是抓住名人与腾冲的关系,对其主要活动或某个侧面重点加以介绍,力避巨细不分,面面俱到,在史实方面,做到实事求是,尊重历史,为此编纂人员查阅参考了历代相关史志、笔记、家谱、档案,力求做到严谨、真实、可靠。在行文方面,力求做到通俗易懂,可读性强。  

今年4月份出版的《腾冲名碑集释》,是三部著作中耗时最多的一部。这无疑是由于书籍内容决定的。这也是腾冲一部填补空白之作。  

说到碑,许多人以为凡刻有文字的石头都称之为碑,按著名金石专家施蛰存先生的话说,这是一个长久以来的错误了的观念。所谓碑,本来就是一块大石板,中间上端穿一个圆洞,古人办葬事,把石板直立在墓穴四角上,利用它来扣牢粗大的绳索,慢慢地把棺材放下去。此外,公卿大夫的家门口,也有直立的石头,用来系马,这就是后世的系马桩。这些石头,总名曰碑。所以《说文》给字的注释是竖石也。时间到了西汉晚期,有人开始利用这块石板,刻上文字,记述墓中人的姓名官位,卒葬年月,就放在葬前,不再撤除,这称之为墓表。之后,石板上刻的文辞渐渐多起来,详细记述了墓主的姓名、家世、生平和事业,加上一些颂扬和悼念的诗铭,这就成了一篇传记,使过路人读了,可详细了解墓主是何等人物。这块石板,就称为墓碑。墓碑是墓表的发展。从此以后,碑的字义变了,人们以为碑是刻有文字的石板,而不刻文字的,反而不算碑了。汉魏以后,碑有了不断发展,对于碑的观念,也有了各种新的解释。《初学记》里便直接说出了,所以悲往事也。到晚唐的陆龟蒙,更明白地说:碑者,悲也。这就是汉魏以来字的释义。而说到刻石,秦以前,还没有刻字纪功的碑石,传说夏禹的功绩记录在碑石上,但现在人们还没有发现实物。最早将文字刻在彝器(即青铜器)上,始于商代晚期,所刻的只是简单的造器者名字。记述功绩的铭文,在周代的彝器上才逐渐出现。之后,代替铭文的是石刻文。最早的刻石是秦国初期的刻石,秦始皇在泰山、峄山等四山刻石,是迄今最早的刻石。之后,从汉代直到清代,二千年间,有了大量的石刻,它的内容不但记述政治人物的功绩,还有许多历史和社会史料,研究碑刻,主要作用在于,其一是古代文字的研究。其二是历史的研究。腾冲虽然地处边陲,但历史悠久,早在汉代就奉冠带,列版图,通中国声教。其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不仅保存在历代图书典籍中,也保存在数不胜数的历代碑刻中。这些碑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、历史人物和各种历史记载较为翔实,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,值得我们去发掘、去研究。《腾冲名碑集释》共选碑文117篇,按门类分为八卷,分别为古道边关卷、文化教育卷、寺观庙宇卷、名胜会馆卷、民生民约卷、边防战事卷、墓志人物卷、诗歌对联卷。该书的选编原则是,一重品位。从众多的碑文中,精选出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好的作品。在同类碑文中,首选地位较高者的作品。在同一作者的碑文中,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。二重特色。要求所选的碑文,除具有很好的内容和形式外,还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。三重信息。尽量收集信息含量大的碑文。对于信息含量相对轮小者,即使作者历史地位再高、影响再大,也要忍痛割爱。本书每篇碑文分原文、注释、简介三部分。按这三部著作的主纂者邵曰能先生的话说,编纂这部书籍,曾三度春秋,数易其稿,甘苦自知,一言难尽。对此,我不能不多说几句,邵曰能先生早年就离家在外求学,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,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大理州永平县工作,先后任永平县文化局局长、县志主编,为永平的文化事业做了自己应有的贡献。十多年前,从永平调回家乡腾冲工作,先后任腾冲县文化体育局局长等职,为人善良,诚信待人,专注事业。几年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,不甘庸碌,主动选题,在各级领导、特别是县旅游局历任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,历时6年,所主纂《腾冲名联赏析》、《历代名人与腾冲》、《腾冲名碑集释》三部精装著作,终于与读者见面了,这三部著作分别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腾冲历史的丰富与厚重。它的出版,对于认识腾冲、全面建设腾冲、促进腾冲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,对于研究滇西历史、腾冲地方史及腾冲与东南亚、南亚交流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。  

 

 

 

【打印此页】    【收藏此页】
关闭窗口
  相关文章  
  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  • 57365com 主办

    运营维护:腾冲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晨光文化传媒